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首页栏目» 学术动态

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少先队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顺利举行

11月30日至12月1日,以“推进新时代少先队学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少先队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少先队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承办,有来自共青团中央少年部、首都师范大学领导,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各级少工委同志、一线辅导员老师、研究生等近200人参会。

开幕式上,共青团中央少年部领导首先致辞。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曹文军对少先队学科建设专委会第四届学术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表达了首都师范大学将会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少先队学科建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少先队学科建设专委会和相关高校、机构的合作,做好资源整合,实现少先队教育高质量发展。少先队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檀传宝教授发表致辞,他首先对于共青团中央对少先队学科建设专委会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对首师大初等教育学院为承办本次会议做出的充分而细致的工作表示赞赏。檀传宝主任表达了对于少先队学科建设工作的设想与期待,分析了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相关的对策,并对少先队教育的未来提出了包括注重事业感、增强研究性、发挥专业性的建议和希望。接下来,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李敏发表致辞,她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大家介绍了初等教育学院在少先队学科建设的发展概况,并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视角表达了初等教育学院希望与全体少先队学科建设者加强合作、共同努力的愿望与决心。少先队学科建设专委会秘书长张志坤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后,四位专家进行了第一阶段主题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卜玉华教授以《论少先队活动的类型及其学习性质》为题,强调了在新的学习理论下,把握和厘清少先队活动研究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海南师范大学易连云教授作了《新时代少先队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报告,强调了少先队员政治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华中师范大学程红艳教授带来了《微观政治视域下的儿童政治启蒙探究》的报告,阐述了政治启蒙的重要内涵及维度。西南大学李姗泽教授基于《少先队教育学学科的价值指向与基础逻辑》进行报告,提出新时代少先队学科建设的核心命题和主要工作。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孙彩平教授主持了本阶段大会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后,团中央领导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开展了“少先队学科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专题座谈会。

1日上午,四场平行论坛分别展开。平行论坛一以少先队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主题,与会者分享了各个高校少先队建设情况,并于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未来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平行论坛二关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运动研究,少年儿童组织在党的领导下走过了光辉的岁月,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对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会者就不同时期的少年儿童运动以不同视角进行了讨论;平行论坛三探讨了新时代少先队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这个论坛主要关注当前少先队在具体工作中的新问题、新做法,与会老师们和同学们对于一线具体少先队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平行论坛四关注了数字时代的少年儿童与组织生活研究,这是本次会议的一个亮点和创新点,关注新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给少先队教育和儿童成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平行论坛特邀了一部分相关领域专家、研究员进行发言,极大丰富和拓展了论坛的视域,增加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主题报告第二阶段,由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班建武教授主持。天津师范大学司成勇教授做了《新时代少先队教育的挑战与审思》的主题报告,从时间历史的维度、空间大国的广度以及科技进步的跨度三个视角总结了新时代少先队教育的特点与挑战,并提出了面对挑战的思考和策略建议。河北大学薛国凤教授做了《大学职能融通思想下高校少先队学科的高质量建设》的主题报告,提出了高校少先队学科高质量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行动路径。首都师范大学张志坤副教授做了《少先队活动课程实践性理论的构建》的主题报告,提出基于组织性、课程观与活动论三支点的实践性理论对于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具有重要价值。



闭幕式由首师大初等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刘海涛主持,华中师范大学程红艳教授进行大会总结,她回顾了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丛峰向与会人员发出第五届学术年会的盛情邀请。第四届学术年会在大家的共鸣、展望与祝福中圆满结束!